安全管理技术方式演变小述

虽然自己从事安全行业已经十余年,但是仍然感觉自己还处于比较低级的管理模式环境中。尤其是在最近的一次吊装作业现场,结合近期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感受尤甚,从而产生了关于安全管理技术方式演变的思考。

基于自己的认知,感觉安全管理技术方式分为四个方面:

一、经验化管理阶段

顾名思义,安全如何管理纯粹是靠经验。这种情况目前在一些小型企业或者西部地区仍很常见,表现形式就是安排一些比较年长的或者相对经验丰富人员进行管理。管的好不好、管的对不对,完全取决于安排的这个人的责任心以及个人嗓门的大小。
结合上面的吊装案例,现场体现在一个戴着红色安全帽的老师傅,对现场人员进行指指点点:现场人员知不知道安全重要性?有没有系好安全带?如果有违规,劈头盖脸的说教,然后较严重的罚款。

 

二、体系化管理阶段

随着国内各类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企业认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大中型企业都在按照要求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无论是推行哪种体系,都需要外部相关方的审核及认证,所以一个企业在这个阶段做的好不好,更多是关注工作做的细不细、执行的是不是到位。

依然结合吊装案例,现场体现在吊装作业申请单上面。一名戴着红色安全帽的人员对着现场人员:作业有没有提前进行作业申请?申请单上面有没有相关人员签字?现场是否按照申请单的要求执行?如有违规,不好意思,请查收处罚单或警示单。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应该处于这个阶段。

 

三、信息化管理阶段

近年来,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也逐步影响到安全领域。无论是教育培训还是现场检查,都会由线下的纸质方式转化为线上的信息流的方式。这时候安全管理的结果相对来说比较受控,因为要求是不变的、流程是固定的,不会由于操作人员的变化而变化,能够有效解决工作标准执行不统一的要求。

这个阶段如果进行吊装作业,现场体现在穿着较为斯文的工程师,现场作业前就打开手机上的信息化系统,然后对照吊装安全管理条款(甚至是图文并茂)进行一一核对,确认现场条件是否符合系统上面罗列出来的管理要求。符合,那就打勾进入下一步继续作业;不符合,那就按照指引进行改善。

一些大型公司或者国际化企业都已经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进行管控。

 

四、智能化管理阶段

随着AI、AR以及5G等技术的发展,非常前沿企业或者工业4.0工厂都在尝试将业务智能化。例如有些工厂内部安装AI识别的摄像头,当通过算法识别有人没有佩戴安全帽,可以发出声音提醒或者结合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信息记录;而在李彦宏的智慧交通课程中也提到,百度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尝试通过AR以及5G技术,只要人在家里,就可以远程控制实体车辆进行驾驶,结合各类算法等功能,实现自动、安全驾驶的目的。

在得到课程中也听过华为对于类似高风险或远程作业的管控,安全管理和业务流程完全融合在一起。现场作业人员如果想要进行玻璃更换作业,需要在作业前打开手机客户端,摄像头对着自己,系统会自动识别是否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如果符合要求进入下一步可以开展工作;如果不符合要求,不好意思,流程上无法进入下一步,也就是系统上面始终显示任务未开始或未完成。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搜索安全智慧管理或者AR安全管理等不同的关键词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条目。

 

作为从业人员,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目前的执行方式,更应该多看看外面的发展状况或者基于社会发展寻求更有利于自己业务管控的高效管控方式。

 

 

打赏
          阅读次数: 4,147 views
作者:
该日志由 csdsq 于2022年04月30日发表在学习分类下, 你可以发表评论,并在保留原文地址及作者的情况下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
转载请注明: 安全管理技术方式演变小述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