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的视角》看企业安全
《产品的视角》是一本引导互联网产品经理从小白到入门的引导性书籍。除去其互联特性,其书内阐述的三个概念颇有感触:黑盒与白盒模型、项目经理与产品经理的区别、产品的复盘。本文谈谈自己关于黑盒及白盒模型在安全管理中的体现与应用。
黑盒模型即不管这款产品内部是如何运作的,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从外部观察使用这个产品前后的变化:人们用了产品是不是获得了帮助?或者有没有达到产品预期的效果?黑盒模型更多倾向于从外行人的角度看产品:看热闹。
白盒模型则更多的倾向于技术层面,通过探寻产品内部的运作机制从了解这个产品是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如采用了什么方法实现产品功能?利用了人们的什么心理达到了用户快速增长的效果?白盒模型更多向内行人看产品:看门道。
作为EHS从业人员,企业的KPI结果或安全管理现状都可以看做一个产品。为了验证这个特殊的产品是否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员工是否了解、重视安全,企业安全管理是否运行顺畅),我们也可以分别利用黑盒及白盒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
黑盒模型:
国企或私企中很多分管安全的领导并不是专业安全人员,所以他们对于安全管理的结果只看有没有发生事故或者公司内部的宣传到不到位。企业发了事故,就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内没有任何安全宣传,就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以他们领导的安全工作重点一是发生事故后严厉惩罚,但是如何预防事故却不甚了解;二就是不停的进行现场宣传,但是宣传的内容却空洞、无针对性。
在这种企业里面从事安全工作异常艰辛,能做的只有先满足领导的期望: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或活动,让领导和其他员工都知道有我们安全人和安全工作的存在。
白盒模型:
大多数的外企和很多危险性较高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从业人员能够通过探寻事故发生的原因探寻安全管理的理念及方法,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在这种企业内开展安全工作就显得较为容易,工作推进也比较省事。这种工作的重点就是按照已有的体系要求不断进行PDCA的循环管理。
利用黑盒与白盒模型中探寻的结果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对于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企业,应该是内外兼修:不仅有完善、有效的体系支撑,同时能够让员工有效参与、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