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否越细越好?
关于制度的粗细要求,看到一篇文章,其观点是:制度的粗或细,与员工的稳定性有关。即如果员工比较稳定,制度可以粗一些,简单的几条约束就好;如果员工流动性较高,制度细一些的好。也就是说制度的粗细程度,与员工的稳定性成反比。个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制度应该越细越好。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就需要从编制制度的目的来考虑。个人认为,制度的目的应该是规范操作以及经验传承。尤其是操作规程之类的文件,更应该如此。
如果一个制度比较粗,细节都没有包含的话,那么不同 的员工对这个制度的细节部分就会自己进行脑补。每个人的思路不一样,脑补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如果这时候出现了分歧,那么需要如何解决?或者员工不知道两个步骤之间如何衔接,这个工作是否就会被耽搁甚至延误?这就起不到规范操作的目的了。
再比如,有一个描述某台设备的操作规程。写完之后,就需要把这个操作规程作为培训教材对员工进行讲解了。如果这个操作规程写的比较粗一些,那么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就只有编制这个规程的人才能把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讲明白。但是如果这个 员工休假或者离职了那?谁还知道没有在规程中注明的细节?至于所谓的员工稳定?谁能保证这个员工稳定,就算完全稳定的员工也会有退休的时候,等到他退休的时候,谁还记得让他完善制度?这时候较粗的制度就起不到经验传承的目的了。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制度,尤其是操作规程,应该是越细越好。无论员工是否稳定,都会有离职会退休的时候,这个时候无论是完善制度还是工作交接,都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情。最理想 的状态就是把制度做细,最完美的状态就是通过可视化管理的思路来写制度,即一个步骤、一个要求对应一张图片或细项描述。这样的话,企业内所有的工作都会在制度的规范范围内,那么工作的完成情况就只会和员工的熟练度有关,而与员工的经验无关。
PS:以上的制度及想法仅适用于实体经济体内的的程序文件类及操作规程类,金融、电子等行业没有接触过,不一定适用,切勿对号入座。
PS2:个人认为除了一些特殊行业, 如咨询、风投等,其他行业的制度都适用以上要求。
很赞同,制度可以很细,但不能难以执行。不然,就是为了制度而制度了。我做的视觉智造现场,就是为了解决一大堆管理文件和作业规程更好地被执行落实(我们公司的制度太多、太细了)。期待,能与清道夫更多的探讨。
现在公司的制度都很粗,看完之后除了大路边的东西,完全没有针对性,该不会操作的还是不会。有人提出反正公司员工稳定,所以制度粗细无所谓,个人倒不赞同。因此才有此文。不过关于制度如何细,还要多向你请教哈。
因为简单,所以强大。超喜欢《Getting Real》这本书